坐办公室不如去“搬砖”?为何高学历人才不再独享偏爱

发布时间:2023-04-25来源:吴丹李浏览次数:72

很多网友都在吐槽:坐办公室不如去搬砖,这句话说出了一个社会现象:蓝领的工资远远高于白领的工资。如今,工资与学历并不一定成正比,学历不高的技术工人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

日前,杭州发布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进一步放宽落户政策,大专生也能直接落户。然而,这个利好政策却引起了很多高校大学生的担忧。本就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如今还要面临更大的人才竞争压力。

为何蓝领工资会高于白领工资?放宽落户政策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是威胁吗?大学生就业期望与现实不匹配的现象该如何解决?本期【“浙里热评”】,长期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的yl23411永利陈学军副教授对这一政策进行深度解读。

陈学军,yl23411永利副教授

Q1:为何如今蓝领工资高于白领工资的情况频现?

近年,一线技能操作员工的工资水平远高于坐办公室白领工资的情况频现。这种现象并不稀奇,然而背后的原因却引发了陈学军副教授的思考,在他看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蓝领工资高于白领足以看出企业在工资决定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员工的价值评价,在工资分配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公平原则。很多企业改变了原有的工资分配理念,更加强调价值导向,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对不同岗位的薪酬进行合理分配。 

另一方面,在很多制造型企业中,蓝领工人以其技术优势,占据了企业核心岗位,并且,当他们所掌握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其所在岗位对企业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大,拿到的薪酬也会随之增高。

在陈学军看来,按照传统的岗位层级来说,白领更多处于管理层,蓝领更多是一线工人。然而,层级只是评定薪酬标准的一个维度,另一个维度是由岗位在整个企业价值链中所处地位而决定的。在很多制造业中,蓝领工人所带来的价值可能高于一般的管理层人员,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有更大作用。因此,蓝领工资待遇提高不仅成为了如今人才市场的常态,也很好的体现出多劳多得的理念和风气。

Q2:如何看待大专生也能直接落户杭州的新政策?

高端人才,向来是每个大城市争抢的对象,北上广深等城市对于人才的选拔标准一直在提高。然而,此时的杭州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对于杭州放宽落户政策,陈学军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整个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杭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不断升级。除了高端人才之外,制造型企业对一线员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陈学军表示:杭州是全国人才虹吸效应最大的城市之一。以往,我们太过强调一类高校研究生、本科生等人才的吸引,其实对于制造企业一线技术的解决并不有利。如今,杭州越来越重视实体经济和生产制造业,具有实操技术的人才也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

放宽落户政策,不意味着放弃高端人才引进。2016年至2021年,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率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甚至高于比北上深广。要想壮大实体经济、扩大城市发展水平,不同层级的人才都应该被看到。

Q3:放宽人才引入政策,对高校的毕业生来说是挑战吗?

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不断壮大,落户政策又不断在放宽,这不禁引起很多高校毕业生的担忧,这对于他们来说会不会是一个挑战?对此,陈学军给出了明确解答:人才引进政策的放宽对高校毕业生来说不是威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发他们的就业思考。

从高端到低端,城市的人才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引进高端人才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生产一线仍然需要大量操作性员工。

陈学军对比了杭州和北京、上海在人才引进上的区别,北京上海的总部经济更为发达,对高学历人才需求更加旺盛,因此对于大专生就业落户的政策相对不友好。然而,杭州作为新一线城市,需要聚集各个层级的人才以构成一个更完善的人才生态系统,这样对城市发展可以起到更好的助力作用。

然而,人才落户政策的放宽,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高校毕业生起到了警醒作用。很多年轻人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期望匹配不上现实的情况,这也提醒他们要做合理预期、合理规划、并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Q4:大学生就业期望与现实不匹配,对此,您有何建议?

前段时间,孔乙己文学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网友借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抒发了他们对就业的迷茫。中国大学是否与劳动力市场脱节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很多高学历人才在就业过程中也都会出现期望与现实不符的情况。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专家,陈学军表示,出现这种超越现实的就业情况,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心理预期过高,此外也进一步证明了大学教育应该与劳动力市场产生更好的链接。对此,陈学军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国家政策引导

如今,更多高校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北上广深等条件较好、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即使很多三四线城市给出了优渥的人才引入条件,但其成效却非常一般。因此,政府应从政策等层面应进一步引导,让更多城市出现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规划中。

高校教育变革

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陈学军副教授指出,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让高校教育面向全社会,让理论教育跟实践教育或职业教育相互弥补。这也就是很多高校推行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

让学生既能够从系统教育中学习到理论知识,又能让这些知识在现实中找到其用武之处。如此以来,学生也可以从教育中获得更多关于就业的真实展望。

学生理性就业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应该建立合理的心里预期。陈学军副教授建议同学们结合自身需求,面向社会现实,理性选择就业场景,从更长远的角度进行职业规划。

企业体系建立

从企业角度来看,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人才需求,部分企业可能更注重技术研发,部分企业可能对于一线操作员工的需求更大。因此,企业方应该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合理、公平的薪酬体系,完善人才生态系统,既要吸引高学历人才,也要吸引蓝领工人

Q5:对于企业来说,如何能形成能者多得的良好氛围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做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崇技尚能、能者多得的良好氛围,让技术工人享受到待遇和地位双提升?此时,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尤为重要。

陈学军认为,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是可作为的。企业的人力资源更接近于业务导向,更具有战略性。所谓的战略型是指既要适应外部市场要求,又能适应内部人力资源的特点。

因此,企业应该更多的去强调其价值分配的外部竞争性以及内部公平性。所谓外部竞争性,是指如何与其它企业进行人才的竞争;内部公平性是指,与工作水平、贡献程度相匹配的合理的价值分配与薪酬制度。从内部、外部一同入手,让蓝领技术工人的真正体会到能者多得

此外,无论是对于白领还是蓝领,企业都应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性激励,如职业成长,对于每个层级的员工都要制定合理的职业成长路径,让员工有成就感,让员工有发展的自驱力。即使是技术工人,也可以在行业内不断深耕、不断积累,获取职业成就,让技术工人享受到待遇和地位双提升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