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朋友圈,有很多人表示“被红色气球淹没了”。这些布满红色气球图片的定位地点是——小河公园。原来,这个坐落在运河旁的网红公园刚刚迎来了它的第一个艺术展,再度“刷爆”年轻人的朋友圈。
小河公园“霸占”朋友圈、小红书等社交软件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每当输入“杭州周末去哪玩”...,运河旁的几个“大油罐”一定是近期最热门的推荐之一。
带着小河油库的历史故事和油罐灯笼里的梦幻天空,小河公园“火”了!从标志性的老工业遗存区变成为文化新地标,在小河公园的带动下杭州运河段的各处旅游打卡点也“火”了。
小河公园因何“刷爆”朋友圈?运河沿岸的老油罐怎样被盘活出新生机?运河旅游怎样才能“做深做透”?【“浙”里热评】系列专题第16期,我们邀请到京杭大运河旅游规划的主要参与者之一,yl23411永利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副教授周永广,听他分析小河公园“一炮而红”的原因,并对运河文化的传承和旅游发展给出切实建议。
yl23411永利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副教授 周永广
是什么让运河旁的老油罐“火出圈”?
以前的大运河是不少杭州人心目中的“臭水沟”,两岸都是棚户区,小河公园曾经也仅仅是几个被“遗忘”的油罐。
如今通过保护性开发,运河杭州段不仅成为世界遗产示范段,直接带动了沿运河地块的快速发展。这些沿河地段更是“摇身一变”,成为了带着“老记忆”的文旅新地标,小河公园便是其中之一。走进小河公园,扑面而来的是岁月怀旧情怀和时代新潮气息,作为网红地标,小河公园“到此一游”成为很多潮人的标签。
小河公园为什么能“火”?周永广副教授给出两个关键词:历史、独特。
#1历史记忆,打造老油罐的情怀
杭州对于历史遗产的尊重态度,让大运河有机会成为世界遗产示范段;也让本已“退休”的中石化油库地段带着历史记忆变身今天的“网红”公园。
在小河公园等运河沿岸地块的规划中,处处可见对历史文化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无论是保留杭一棉老厂房,抑或是恢复御码头、富义仓、香积寺等经典老建筑,这些开发措施和方案都给运河文旅建设注入了“历史情怀”。
此外,对运河段近代遗存的集中规划,给小河公园提供了“最适合”的配套设施,是盘活小河公园以及运河段文旅的又一强大动力。其中桥西板块、小河直街都是地地道道的古迹,经历繁华,又经历落寞。如今,经过规划和改造,不仅留住了它们的“历史记忆”,更让这些步行街变成了杭州老底子的活态博物馆,为焕发运河生机增添了多重选择。如今,小河公园正以运河文化、小河文化、油库文化为纽带,讲述历史故事。
#2独特创新,焕发老油罐的新活力
杭州不是工业城市,工业遗存不多,“油罐”的存在显得独特且珍贵,让很多现代年轻游客很“上头”。
小河油库作为工业遗产,遵循“因形就势、旧物新用”原则,这些老物件不仅极具审美价值,还有着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充分体现了其文旅独特性。
此外,从构筑物角度来看,油罐所形成的空间,可以办展览、做酒吧,从而把一个具有历史记忆的公园和城市休闲旅游更为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在“独特”的基础上,“创新”亦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周永广教授在运河规划中植入了一些现代化的创新想法。将大油罐直接做成油罐酒吧,“油库”可以叫做“U Cool”代表“你很酷”...这些时尚的创意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也将为小河公园带来更多的游客。
虽然中石化到现在还没有搬迁,但如何让运河融入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如何让时尚变成运河旅游的代名词?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才是防止运河在未来“不死不活”的关键。
夜经济让油罐灯笼“亮”起来
每当夜晚灯光亮起,小河公园的“油罐”就变成了夜间“大灯笼”,橘色灯光透过油罐的孔洞,展现出独特的光影效果,给小河公园的夜带来了别样的生机,也唤醒了夜色朦胧中的大运河。
发展夜间经济、促进夜间文旅消费是激发消费潜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提升生活服务消费品质的重要抓手。“夜旅游”是运河段文旅规划的主打方向之一,夜晚的“油罐灯笼”为运河沿岸带来了更多游客,不同的夜间游玩形态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刺激多元消费需求,打通杭城新“夜”态。
周永广副教授表示:“不仅仅是小河公园的油罐灯笼,运河夜经济规划远不止如此,我们应该想办法让运河的夜更有亮点。比如,充分利用运河桥下空间或许可以成为杭州运河夜间经济的一个独特方向。”装上LED灯光,做成展示丝绸茶叶、历史文化的图景,一条大气、时尚、艳丽的夜间旅游线路由此展现在游客面前。
此外,运河规划中还设计了三种船,一种是夜间包船、一种麻将船,还有一种是小河划船,按照设想喝茶、开会、打麻将等百姓娱乐生活都可以搬到船上去,以此扩大运河旁的夜间游玩选择。
对杭州大运河来说,通过夜色斑斓、极具东方韵味的灯光秀,有趣的夜生活等手段既能有效提升运河旅游品质,又能促进夜间经济和夜间文旅消费。”
活态保护方式,让运河文化焕发新生机
在对运河规划的考察中,周永广发现很多地方对于运河段开发都存在一个共同的、欠妥的地方。不少城市对运河的保护仅局限在运河旁的几幢建筑,而运河沿岸的其他地块却被拿去做了房地产等项目的开发。
这种“割裂式”的开发计划,让运河的部分板块保留人文古朴的特质,部分板块却充满钢筋水泥的“现代化”气息,割裂了运河完整的历史文化韵味。所以,以小河公园为中心的运河段规划是连线成片的,以保护总体历史环境为核心,从而进行整片规划。
在规划中,周永广坚持:“运河沿岸的文物要“活用”起来,锁起门来是对历史建筑的不尊重!”
封闭式保护既是对运河历史文化的不尊重,也是对城市物理空间的浪费,并不适用于大运河段文旅开发。京杭运河沿岸,是市民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是“活生生”的记忆。它不仅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空间,也是外来游客感受杭州历史和生活的主要地点。活态保护和利用的方案才能真正让京杭大运河这个历史遗产项目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做深做透”才能让运河活起来
或许西湖和西溪更符合东方人的文化审美,然而对很多欧美游客而言,大运河的才是杭州旅游国际化的王牌。小河公园的“爆火”离不开创意文化和创业产业的注入,这也给运河段文旅发展带来了新启示。在不断强化大运河旅游文化符号的同时,要让创意文化和创新产业在大运河汇集,成为新青年、新文化的聚集地。留住其历史特色、增强其文化韵味、丰富吃喝玩乐等业态形式才是运河未来的发展重点。
“无论是做旅游产品还是文化产品,'做深做透'是大运河唯一的方向。”周永广说道。只有高质量统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高标准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全面提升京杭大运河的文化品质,才能让千年运河文化继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