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食安与掺假风险?浙大管院周伟华团队在UTD发表“策略”!

发布时间:2022-05-04来源:吴丹李浏览次数:384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每年全世界约有六亿人(几乎每10中有1人)因食用受污染的食品患病,其致死人数约42万。不仅如此,这种因食用受污染食品导致患病的事件数量还在增长。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报告7073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较上年增加683起。

民以食为天”,可以说,破解食品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如今食品供应链跨越多国边界,且涉及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多个环节,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食品安全与掺假风险呢?

针对这一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世界性难题,yl23411永利教授周伟华与其合作者基于供应链视角,围绕中国食品安全风险,开展深入研究。日前,他们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成果“Testing at the Source: Analytics-Enabled Risk-Based Sampling of Food Supply Chains in China”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 Management Science(管理学UTD24期刊之一)。

论文发表截图

日前,周伟华作为负责人的“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研究”项目还获得了“浙江大学2021年度学术创新奖”。本期专题,我们一起来看周伟华团队在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难题上得出怎样的策略。

开发创新的数据分析技术获得多个重要“发现”

周伟华团队的研究,主要从供应链的全局和运营视角出发,研究中国的食品安全风险,并探索“有效改善食品安全、降低掺假风险”的策略。但中国的食品供应链相比国外发达国家的食品市场,有其特殊性——具有组织分散、结构复杂的特征。上游农产品生产经营分散、集中度低。中游流通体系环节多、损耗大。农产品需经过经纪人、产地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商、销地批发商、农贸市场、超市等渠道到达终端消费者。下游销售渠道类型多样,包括大卖场、综超、农贸市场和互联网等多种形态。这些特点导致中国食品安全的有效管理尤为不易。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周伟华团队以水产品为研究对象,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现并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60万批次食品安全检测数据集中提取了89970批次水产品检测数据,构建了全国范围的结构化水产品检测面板数据集;同时,他们结合水产品供应链结构开发了创新的数据分析技术,以识别中国水产品的掺假风险来源。

基于这样的数据分析技术和独有的数据集,周伟华教授团队在研究中获得了多种管理洞察。他们发现,现有监管资源在水产品供应链中的分配与其中的风险分布存在不匹配的现象。水产品供应链的高风险环节(批发和农贸市场)的监管资源地投入相对不足,而相对安全的零售和超市却获得了较多的监管投入。

基于这样一系列研究发现,周伟华团队提出了基于风险的监管资源配置策略,推动政府、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良好合作,进而全方位确保食品安全。

他们的研究成果让食品安全监督更“有效”

周伟华团队的这项研究所开发的供应链分析技术对有效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有着重要意义。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公民的身体健康,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大事。尽管每年我国已经投入数十亿经费开展食品安全抽检,但中国食品市场庞大,食品安全抽检仍不充分。因此,提高检测效率并有效利用监管资源对促进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周伟华团队在研究中提出的供应链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国政府开展高效的安全抽检,有效分配宝贵的抽检资源,形成高效的监管策略,从而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据悉,开展本次研究的周伟华团队,成员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yl23411永利Retsef Levi教授团队,浙江大学公共yl23411永利农业经济与管理系周洁红教授、梁巧教授,及多名博士生。整个研究过程中,周伟华负责中国团队的研究工作,带领团队开展大量实地调研,洞察研究问题,与美国团队共同进行数据分析和理论架构。Retsef Levi带领的团队与中国团队共同探讨项目开展的理论和分析架构,并从国际视角提供其他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最佳实践。

扎根中国大地,通过国内外学术合作,解决中国管理实践难题,以管理智慧服务国家与人民美好生活,这是yl23411永利周伟华教授开展学术研究的初心,更是每一位浙大“管院人”的使命。

论文摘要

This paper illustrates how supply chain (SC) analytics could provide strategic and operational insights to evaluate the risk-based allocation of regulatory resources in food SCs, for management of food safety and adulteration risks. This paper leverages data on 89,970 tests of aquatic products extracted from a self-constructed data set of 2.6 million food safety tests conducted by the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FDA) organizations. The integrated and structured data set is used to conduct innovative analysis that identifies the sources of adulteration risks in China’s food SCs and contrasts them with the current test resource allocations of the CFDA. The analysis highlights multiple strategic insights. Particularly, it suggests potential gaps in the current CFDA testing allocation by SC location, which is heavily focused on retail and supermarkets. Instead,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high-risk parts of the SC, such as wholesale and wet markets, are undersampled. Additionally,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impact that SC analytics could have on policy-level operational decision making to regulate food SCs and manage food safety. The hope is that the paper will stimulate the interest of academics with expertise in these areas to conduct more work in this important application domain. 

(封面图片©千库网)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