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际形势依旧严峻,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建设上,而要从精神上做指引,更多站在国家的视角上来看问题。”
作为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yl23411永利教授吴晓波日前在《浙商》杂志发表文章《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浙商新使命》。文章将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下浙商的新使命细细阐述,并道出当前企业家在精神境界上需要作出的改变。
吴晓波认为,企业家要将创新链与产业链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创新共同体”;企业家要走的道路,必须跟国家命运和人类命运紧密结合。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yl23411永利教授吴晓波
以下为《浙商》杂志刊载原文
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浙商新使命
吴晓波/文
浙商精神的文化土壤,在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中形成并传承精神和文化,可以说功不可没。浙商精神从“四千精神”到“新浙商精神”的升级,与浙江人文精神的演变提升是一脉相承的。精神是一种境界,随着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伴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高涨,人们对提升精神境界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浙商群体一路砥砺前行,迭代进化速度很快,在进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当下,无论是在新理念、新科技、新格局等方面,勇立潮头的浙商依旧走在前列。
越是健康成长的企业家就越懂得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意义,正是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驱动着浙商不断砥砺前行。
01
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浙商新使命
作为“使命共同体”,我们的使命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体现。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不是离我们比较远,但现在这种使命就体现在企业家的身上。
如今国际形势依旧严峻,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建设上,而要从精神上做指引,更多的站在国家的视角上来看问题。
另外一方面,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价值体现也越来越明显。在未来不确定的国际竞争关系中,一个企业独立生存的现象将不存在,一定是各种关系交织在一起,最典型的就会体现在利益上,这是集成一体的。
比如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的关系,许多人认为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两者实质上本身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都要承担相应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创造应有的价值,孰强孰弱都不可以。
我认为,浙商能够走在全国民营企业的前列,更大的原因是他们发展的动能和可持续性,还有将自己与国家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决心。
从长期来看,我们必须要走的道路是跟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跟人类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精神引领就至关重要。
这就是一种精神家园,但我更想说的是,精神家园跟国家共命运。这种精神境界的提升非常重要,并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02
做有为的“创新共同体”
创新驱动也是一种“创新共同体”。以前看创新,上游是国有企业,市场端是民营企业,过去的产业链跟我们的创新链存在着很多断层。
但下一个阶段,我们要将创新链跟产业链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体现了一种国家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模式。
这种模式亦需要精神上的指引,因为它已经不再像过去的“四千精神”,只靠市场端的拼搏精神就可以了。现在要上升到用科学、理性、创新来支撑新的政策、新的精神,这与过去是不一样的。
03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新理念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直接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可持续发展亦需要更多精神上的认知和提升。它不是简单的、短期的物质追求,而是需要拥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3060”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已经成为我国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将引领物质文明上升到一个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文明阶段。
浙江要成为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就必须着重体现在浙商发展的新格局上。如果浙商的精神境界仅仅停留在物质上的成功,那浙江就成不了真正的“重要窗口”。
如今,浙商智库的作用也在不断提升。智库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为政府、企业出谋划策,还体现在引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家园上。它能够在新阶段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浙商智库所搭建的平台让引领者分享,让优秀的人去影响更多想要成为优秀的人,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良性循环。
浙商的学习能力很强,当我们有了浙商智库这样的精神家园建设方面的优势,就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阶段,用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去开创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持续地站在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前列。
信息来源:浙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