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会计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浙大管院隆重举行。研讨会由yl23411永利财务与会计学系、浙江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所共同主办。
研讨会现场
重庆大学刘星教授、南开大学刘志远教授、南京大学陈冬华教授、重庆大学辛清泉教授、东南大学陈志斌教授、中山大学罗党论教授等多位全国知名会计学者,yl23411永利专聘副院长窦军生教授出席研讨会。浙大管院财务与会计学系十余位教师、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近50余人参加。
yl23411永利财务与会计学系主任陈俊教授致开幕辞。他表示,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等学科发展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对财会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新的挑战。国家经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需求,数字技术引领新时代商业变革的客观要求等,赋予了新时期财会发展新的内涵,要求学科发展在基础理论和系统方法研究、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做全方位的探索研讨和改革创新,要求进一步加强产学研政各界人士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财会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yl23411永利财务与会计学系主任陈俊教授致开幕辞
由陈俊主持的主旨报告环节拉开帷幕。重庆大学刘星教授发表题为“新时代会计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
重庆大学刘星教授作主旨报告
刘星以“新时代,新起点,新使命”为背景,探讨会计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以“新时代会计学科发展的再思考”为开端,抛出了“学科发展与我们的关系是什么”“学科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大学为什么要注重学科”三大问题,总结出学科是基于人、财、物、信息、制度等要素融合的目标定位、学科方向、师资质量、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以及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的综合体现,而高校无论是从外部压力还是从内在需求的角度都需要重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刘星总结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基本要求,强调了会计学科兼具学术性和实践性的特色,指出当前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学科交叉、体制变化、价值取向冲突等环境新变化下,会计学科发展面临五大新挑战:①建立会计学科的特色和优势②会计学术骨干的瓶颈③会计学术带头人的短板④评估制度的缺陷⑤学科业态的匹配。
最后,刘星分享其对会计学科发展的逻辑思考,即兼具内生性和外生性,并进一步总结了会计学科发展的三个条件、四个要点、五个关系,以及效果考察的重要性。他鼓励大家——“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越是最困难的时候,也越是最有希望的时候。宁静致远:乐此不疲、专心致志探索研究;深入浅出、潜移默化教书育人!”
yl23411永利专聘副院长窦军生分享该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包括学科特色塑造、跨学科交叉融合、特色团队建设、第二课堂培养体系特色,以及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的设计等。窦军生强调,一流的yl23411永利离不开一流的工商管理学科,一流的工商管理学科离不开一流的财会专业。
yl23411永利专聘副院长窦军生教授分享该院学科建设成果
在东南大学经济yl23411永利会计系主任陈志斌教授的主持下,南开大学刘志远教授围绕数字化时代会计的大趋势、管理会计的属性以及MPAcc如何培养会计人才等,发表题为“MPAcc:数字化时代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报告。
东南大学经济yl23411永利会计系主任陈志斌教授主持
南开大学刘志远教授作主旨报告
刘志远指出,当前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必然也与时俱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面临挑战,会计人员面临技术素养和数据获取能力不足、管理素养和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将是职能转型、组织转型、人员转型。
未来需要更多掌握数字化技术的管理型会计人才。
关于管理会计的管理属性,刘志远教授从“管理会计从哪里来”出发,梳理了管理会计的来源、五个产生阶段以及管理会计体系现状、理论与应用、应用指引框架,并基于“管理会计到哪里去”这一问题,总结了管理会计的管理属性,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以及如何融入到新时代的管理中去。
在刘志远看来,培养会计人才要聚焦四大能力:以数据技能为基础,以人文技能为保障,以管理能力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支撑;培养三方面知识体系,包括通识教育、人文与社会知识,以及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管理为始,价值为终,以会计分析为纽带链接并优化管理行动与价值创造。
在重庆大学财务处处长辛清泉教授主持下,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陈冬华教授发表题为“新文科建设中如何发掘文化对会计学科发展的价值”的报告。
重庆大学财务处处长辛清泉教授主持
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陈冬华教授作主旨报告
陈冬华教授从新文科讲起,梳理了新文科的提出、新文科在中国的发展、新文科在中国赋予的新的含义、以及新文科建设的关键,提出新文科是一个不能割舍的整体,脱离了新文科的整体进展和创新,难以言新经济学、新管理学、新商科、新治理学、新会计学。
报告中,陈冬华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本土人文社会经济学研究中的两大困境,以及当代中国问题研究的八座“大山”,包括:西学本身的发展、西学关于中国认识的发展、如何认识中国传统学术发展对当代中国的价值、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如何认识西学的发展对中国的价值、如何认识西学关于中国认识的发展对于中国的价值、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中国近当代学术的发展。
此外,陈冬华教授还通过梳理团队的近期研究方向,分享了关于如何将文化引入会计研究的学术经验,并倡导做“知中国、解中国、服务于中国”的研究。
研讨会最后,与会专家、学者和师生们一致认为,财会学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重大外部环境变化的准确洞察和对经济管理内生需求的敏锐反馈。同时,大家共同呼吁要携起手来,积极开展及时深入的调研和广泛开放的研讨,主动应对新形势给予财会行业发展的新挑战,共同迎接新时代赋予财会学科创新的新机遇。